polus-figures 标榜人物

师德师风丨以有意授无意 引导学生终生学习 ——访人文与外事学院基础部主任秦佳梅

秦佳梅,女,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人文与外事学院基础教育部主任,中文教研室主任。自2000年大学毕业后,在教育教学岗位辛勤耕耘至今。现主要负责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及研究工作,同时承担文学类课程教学及学院综合教育第二课堂“中国传统文化模块”讲座课程开发及教学工作。

她主持申报多项校级科研课题、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等,先后出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应用汉语》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以终生学习为目标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秦佳梅主讲课程“高职应用汉语”是一门面向全校的核心通识课程。课程自2002年开设以来,已经有17年历史。2009年,她根据授课对象以及课程特点认真研究,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原来该课程的大学语文、应用与写作、演讲口才、阅读与写作指导四门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自编《高职应用韩语》讲义教材,历经2年时间不断修改,试行,在改革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2002年以来上课人数逐年上升,从70人扩大到目前的五个二级学院涉及30多个专业。她参与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应用汉语》在2012年出版;2015年8月,获得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四川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同年11月,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独撰论文《以有意授无意——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语文课教学改革》在《课程教育研究》公开发表。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学生可以接触的电子产品越来越丰富,为了让学生的关注度重新回到课堂,秦佳梅带领教研室同事一起,回归教材本身,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授课方式。在教学手段上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体验式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例如在课程一开始的文学导读部分,以文学常识知识竞赛的方式,让知识储备少,但参与度高的学生通过场内求助,现场快速搜索资料,达到知识的累积和互补。整堂课程互动性和现场感十足,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课程,简直让我们信息爆棚,惊心动魄之余,发现不足,并有效解决问题”;在阅读理解(评价与鉴赏)课,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归纳总结,增强自我推销能力,教学方法上则采用了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苹果交换理论,以“交换的力量”活动为媒介,让学生通过读书分享报告,学会交换思想,碰撞火花,“以有意授无意”,无形之中让更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

秦佳梅认为,教育者传递给学生的应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在于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秦佳梅在教学实践中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多年来,她也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共勉:职业能力提升与文化素养实践双管齐下,为可持续发展做好累积和准备。

以学生为本 教书育人

一个教师,只有用心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秦佳梅除了是人文与外事学院基础部主任、一线教师之外,还同时担任学校综合素质养成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她强调,高职教育既要让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让每一位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并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她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她热爱教育事业,更爱每一位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教师的职责,诠释着“以有意授无意,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科研反哺教学  教研相长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职工作就是教研。秦佳梅对此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

除了把心思放在繁重的一线教学、行政事务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上之外,在科研领域,秦佳梅也丝毫不放松自己。她始终认为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为科研提供可靠的支撑,同时科学研究的成果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她善于把丰富的研究成果延伸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从而让她的课堂活力丛生,教学效果显著。

自2007年以来,她先后完成2010年以来,她先后完成了4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厅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参与研究完成省级、校级课题11项;建设基础部《高职应用汉语》课程和综合教育讲座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作为一名教师,秦佳梅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第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第二要博雅,这是对人文素养的要求——明德、尚美、笃学、博艺,第三要学会学习,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好储备。这就是秦佳梅的育人理念,这一思想,正在通过她的同事、她的学生,不断地传承下去。


首页 联系咨询 带图分享 标榜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