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trend 工作动态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八次诊改工作推进会议

会议时间:2022年4月22日14:00—17:00

会议地点:刘院长办公室

会议主持:唐荣军

参会人员:刘一沛、庄红、王磊义、马经义、马娅、孙政、周宇、唐荣军、周妤琪

会议记录及整理:周妤琪

会议主题:专业层面诊改工作讨论

会议内容:

  • 质量办副处长唐荣军老师解读诊改相关理论知识

唐荣军老师从诊改的内涵与任务、目的与意义、诊改工作方针、诊改基本架构向与会人员做了介绍,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对基本架构中八字螺旋的由来和双引擎进行了详细解释。八字螺旋是国家诊改委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借鉴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理论等创设出的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双引擎是诊改工作的动力机制,包含“文化”引擎和“机制”引擎,其中“机制”引擎包含自我激励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学校应该重视现代质量文化的建设,让教师们产生自我诊改的意识,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让质量主体产生持续改进的愿望和动力,形成自主诊改的常态化。

  • 刘一沛院长就诊改工作做指示

诊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校实现过程化管理,提升办学实力。最早参与变革的永远是少数人,希望通过在座各位的率先实践和榜样可以激发更多的老师参与此项工作。目前,学校大部分工作停留在决策指挥层面,质量生成层面缺少相应的流程、制度和机制。刘院长再次强调了质量生成系统的重要性,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主要指在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专业及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年或学期为单位形成的核心流程和运行机制,如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学生管理工作流程,每一项工作拆解后应形成相应的小流程及核心制度。刘院长希望各位负责人认真思考五个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善并明确每个系统所包含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并明确各项数据的内容及来源、监测频率、监测方式、预警标准及工作推进时间节点。

  • 教学副院长庄红解读专业诊改实施方案

庄红院长从专业层面的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向与会人员做了介绍,并就各系统对应的责任主体、工作内容、具体依据进行了详细解释,就诊改过程中如何实施和运行八字螺旋做了说明。

接下来,庄院长就专业建设标准中9个维度,56个质控点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讨论。

  • 与会人员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各参会人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专业建设标准中的各项指标提出以下修改、完善意见。

1.删除A1指标“有专业建设规划”一项。

2.拆解A2指标,思考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支持系统,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各项数据按期填写,快速审核、自动生成等功能。

3.删除A3指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 一项。

4.拆解A4指标,原则上以学期为单位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到位”的检查流程,流程建议如下:开课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数据对比-生成对比差异表-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差异解释及下一步行动计划,各流程之间制定明确的完成时间节点。

5.A5指标“专业进行常态调整”改为“专业进行动态调整”。思考各专业评价指标及预警值,保证专业调整有理有据。

6.拆解B1、B2指标,分别统计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外聘教师课时量。统计教师课程数量分布,设置预警值(如任教3门课程以上,系统自动预警),明确预警数据来源。

7.B3“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改为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及双师素质教师数量”。建议分别统计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数据。

8.B4、B5项增加对教师数量的统计。

9.B6项归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类。

10.C1指标内涵“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个数”改为“校内实验实训室个数”。建议分别设置常态指标和参考指标。

11.C2项增加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比例的统计。根据校企合作的深度如是否签订协议、是否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实习机会、是否为教师提供企业学习机会等方面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类,并根据不同等级基地匹配不同的比例权重。

12.C3项,测算每一间实验实训室的具体面积,制作详细全面的统计列表。灵活计算实训室面积,如引入实际面积、公摊面积进行计算。

13.C4项,梳理设备管理指标,明确各数据的用途,如诊改需要的数据和检查需要的数据。

14.“D课程建设”一栏调至 “A目标定位”后面。

15.D2项去掉教学大纲。拆分指标,每一门课程都应有评价标准、认定流程及审核流程。建议增加课程标准是否全部审核及审核通过率的数据收集。

16.D3项删除。

17.D4、D5、D6项指标,结合我校提制培优、课堂革命进行讨论。思考超星平台上哪些数据可以收集并利用,智慧平台数据利用率情况,平台能否实现教案上传及教案及时更新后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


首页 联系咨询 带图分享 标榜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