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丨【身边的党员故事】一片红心47年
他是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科研专家,39岁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德国访问学者,曾做过驻奥地利大使馆科技参赞、驻瑞士大使馆科技专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四川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这些令人赞叹的身份之外,他常说自己还有一个最值得骄傲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员”,这一叫就是四十七年。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执行院长兼人文与教育学院院长叶建忠教授,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党员的入党故事”
“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翻开叶建忠的党员档案袋,一封用红笔写下的入党申请书格外显眼。“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时光荏苒,信纸早已泛黄,但红色钢笔字却依然醒目,字里行间真挚的每一句话,坚定的入党信念中仿佛让我们看到47年前,那位翩翩少年,身着军装在煤油灯下郑重地写下“入党申请”的情形,从此一位少年的理想信念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
图:1973年叶建忠在云南省临沧军分区
1971年,刚满17岁的叶建忠来到了中缅边境的耿马。夜晚,驻地附近不时会信号弹滑入天空。起初,每当他执勤时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感到紧张,但是,一同值班的老战士却会迅速地向信号弹发出的方向跑去查明情况,而跑着前面的往往是连里的共产党员。“在那种大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年代,党员的奉献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叶建忠说。
一次,连里的一名老战士因执行任务受伤急需输血,消息一出,连队党员纷纷响应,自觉赶往卫生站要求献血。党员们挺身而出、甘于奉献的精神令到连队不久的叶建忠激动不已,“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对标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多干点,多做点,少要求一点……70年代的中国经济并不发达,物质匮乏,屯垦戍边的叶建忠吃了不少苦,但在他心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如大树的根深深扎在心底。二十岁那年,叶建忠站在党徽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豪迈的誓言仅仅回荡在空中,直到今天还能一字不漏背下《入党誓词》。
“以身作则 勇于担当”
从物质贫乏的困难时期,到意气风发、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近半个世纪,叶建忠时刻谨记作为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在外交战线,他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和祖国交给他的任务。当被问到什么是一名党员最重要的品质时,“忠诚、严谨、自律、奉献!”叶建忠总是会坚定地这样回答。
图:1988年春节大年初一叶建忠在德国科隆的大学生宿舍中学习
“以身作则、勇于担当”是叶建忠工作的座右铭。受过党多年的教育和多种工作历练他常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仅要清楚哪些是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事必须带头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书时,他虽然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党员,但严要求的他却被选为了班长,于是学校的各种活动他都带头去做。他说,其实在学校多做一些社会工作,其实也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1988年,叶建忠作为访问学者远赴德国求学,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国际局势,留学生不需要特殊申请都可以留在国外,取得“绿卡”轻而易举。但叶建忠却义无反顾踏上了回国之路,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我现在回国,国外对中国的谣言就会不攻自破。”于是,他就这样的回来了!回到了自己被派出的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图:2014年与瑞士联邦环保局副局长在北京参加中欧技术交流论坛
回国后不久,叶建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多项国家课题,并多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和四川省科技成果奖。1993年不到40岁的他就被人社部特批获得了“国务院政府津贴”,接着又被中国科学院推送参加国家科技外交官,结果他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科技外交官的资格,并被科技部选中并借调到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工作。从此以后一直到退休,叶建忠一直以半职业外交官的身份,出国、回国,出国先后任中国驻奥地利使馆的科技参赞、中国驻瑞士使馆科技专员;回国在科学院进行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带研究生……..
图:2005年参加维也纳动物园四川大熊猫命名仪式
在异国他乡当外交官,一言一行都代表中国形象。回忆起在大使馆工作的岁月,叶建忠说,忙碌、充实。外交无小事,经常会面对国家领导人来访、接待、谈判等艰巨任务,使馆人手有限,加班是常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接待国家最高领导人,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最忙碌的时候是一个人要调动上百辆车,这考验的不仅忠诚、敬业、执行力,耐力、毅力,还有严谨和细致和担当。
“老骥伏枥 倾心教育”
“我想要告诉今天的年轻党员的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把每一天工作做好,这就是对党忠诚、为国贡献!”叶建忠从国外离任回国后,受邀到我校工作,虽已年过花甲,却坚持身体力行,他说,不论做科研、搞外交,还是站三尺讲台授课,都是我想做和我要做的事。我是一名老党员,更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培养合格的、有用的接班人做点工作。
图:2005年叶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论文答辩
学风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基石。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院长从早读抓起。多年来,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学楼,准时出现在学生早自习上;晚上也总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并亲自担任了学业导师,经常有时间就看看学生和学生谈心了解情况。以身作则,以心换心。慢慢地,一位、两位、三位……平时对“早自习”颇有怨言的教师们也在清晨自发到学校,组织学生上早自习,用“书声琅琅”开启校园的一天。“叶院的工作态度值得学习,他有时凌晨三点还在办公室伏案工作。这样的老同志都如此拼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谈及这位身边的老党员,人文与外事学院的青年老师都由衷地崇敬。
图:叶教授受邀参加并主持中国(成都)—欧洲职业教育论坛暨成都国际职教城推介会
“很多人觉得中国梦离我们很遥远,但只要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就是中国梦的践行者。”从曾经的英姿少年到今天的花甲老人,从故土到世界的各地,从科研战场到教育的沃土。叶建忠说,只要我是一名党员,我就会认真干,努力干,加油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标榜学院,有许多像叶建忠教授这样的优秀党员,他们永葆初心、勇担使命,他们立足讲台、扎根教育,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作出贡献,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