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展新生心理护航行动—— 心理状态识别与应急支持技能培训
为帮助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艺术与设计学院心理辅导站于8月28日举办“心理状态识别与应急支持技能”专题培训。本次活动由学院心理辅导站负责开展,院学工办管理团队、大一新生辅导员团队参与,通过“理论+实践”模式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
聚焦新生心理特点,构建科学识别体系
培训伊始,心理辅导教师结合艺术类学生群体特征,分析了大一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据连续两年统计数据显示,约35%的新生因环境变化、学业压力或社交困惑出现情绪波动。老师通过案例拆解,详细讲解了“情绪低落、社交回避、作息紊乱”等五大早期心理信号,并强调“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现场还通过“心理状态自测表”互动环节,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估与同伴观察的基本方法。
分层培训应急技能,强化实战能力
针对心理危机应对,心理辅导教师提出“观察-评估-支持-转介”四步干预法。培训中,辅导员团队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了“学业压力引发焦虑”“宿舍矛盾激化”等典型场景,演示了倾听技巧、共情表达及危机上报流程。此外,活动还引入“正念呼吸训练”“压力可视化绘画”等艺术疗愈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方法。
构建四级支持网络,深化长效育人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需形成“校-院-班-寝”四级联动体系。未来,心理辅导站将推进三项举措:朋辈互助计划:定期开展心理委员技能复训,设立“心灵树洞”匿名倾诉平台;专业融合实践:结合艺术创作开展“心理主题海报设计大赛”等专题活动,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专业课程;家校协同干预:建立家长心理热线,通过多媒体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此次培训是学院开学迎新的重要环节。后续将推出“新生情绪管理专题讲座”“艺术疗愈工坊”等系列活动,持续构建“预防-识别-干预-发展”的全链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助力大一新生在成长道路上“心向阳光,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