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先进丨袁廷婷:匠心传承,最美的青春献给尚美的艺术教育
十二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用专业智慧点亮学生的创意火花,用师者仁心陪伴学生成长。她就是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袁廷婷,一位将青春奉献给艺术教育的80后教师。
十二年坚守,做艺术教育的”耕耘者”
自2013年入职以来,袁廷婷老师年均完成800余课时教学任务,从不因私事缺课迟到,始终以高质量标准完成教学工作。作为教研室主任,她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带领团队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面对民办院校资源有限的困难,她主动寻求校企合作机会,为学生争取更多实践平台和项目资源。针对新教师较多的情况,她主动扛起帮扶责任,通过集体备课、经验分享等方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为专业建设筑牢师资基础。
慧眼识才,做学生潜能的”发掘者”
袁廷婷老师尊重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意潜能。
有一次袁老师无意中发现2023级有位学生性格自卑,她的朋友圈动态中常常展示出情绪低落的迹象,于是袁老师多次主动和其谈心,认真倾听她的困惑与焦虑,用鼓励帮她建立信心。在长期沟通中,她发现该同学在设计领域很有潜力,遂为其制定了赛前集训计划。最终,这名学生不仅在2024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更在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平面设计技术项目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成功进入四川省集训队。
即便学生毕业,袁廷婷老师的关注也从未停止。当了解到部分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时,她主动与学生联系,了解职业规划与求职需求,凭借自身行业资源与校企合作渠道,为学生推荐适配就业企业,成功解决多名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
项目驱动,做教学创新的”实践者”
袁廷婷老师创新性地以真实项目为核心纽带,深度融合项目式教学、”以赛促教””专创融合”等多元育人模式,构建”学练赛创”一体化培养体系。
在《标志设计》《毕业设计》课程中,她以”芦山文旅”真实设计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围绕文旅品牌设计实际需求开展创作,促成《四川雅安芦山文旅文创设计及产品开发应用》横向课题落地对接,实现教学成果向社会服务的有效转化。
在《动态图形设计》课程中,她坚持”以赛促教”理念,将赛事标准融入教学环节,课程教学成果显著:在2024年中华设计奖评选中,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及多项入围奖;在MGA中国生肖「蛇」动态图形设计大赛中荣获铜奖。
终身学习,做专业前沿的”追光者”
袁廷婷老师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学校过程性考核试点培训、”金课”建设专题研修,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她主持的《标志设计》课程参与”金课”建设专题研修活动,并以《标志设计与品牌创新实践》为申报项目,成功立项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双创教育专委会专创融合”金课”与专创融合”金师”团队。
她还参与工信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深度应用课题,持续学习AIGC技术,将新技术应用于专业领域及教学实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反馈于教学工作。
硕果累累,做竞赛指导的”常胜将军”
近两年来,袁廷婷老师指导学生参赛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14项,成绩斐然。她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中华设计职教赛道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优秀作品暨产教融合成果转化对接会优秀作品大赛中获数字设计类一等奖、二等奖;在四川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实践工坊获一等奖等。
她个人也获得2024年度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教学内涵建设项目-数字艺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荣誉,以及多项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十二年春华秋实,袁廷婷老师用她的专业与爱心,诠释了新时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她不仅是严师,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师德的力量如何与专业教育完美融合,如何用艺术点亮人生,用教育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