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先进丨孙砾:以德润心,以文化人,用爱心与责任书写着教育者的担当
她从教19年,以温润如玉的品格、扎实深厚的学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同事眼中的榜样。她就是人文与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孙砾。
坚守初心,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十九年如一日,孙砾老师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她从未迟到早退,未发生任何教学事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筑牢教育教学根基。
当学校专业发展需要时,她毅然从熟悉的艺术与设计学院调任至人文与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面对全新领域,她以谦逊好学的态度从零开始系统学习,快速适应岗位转变,确保教学工作高质量推进。
在承担核心教学任务的同时,她还主动兼任学院博物馆艺术指导,为博物馆文化建设提供设计支持;在继续教育学院承担3门专升本课程教学,指导100篇以上毕业论文;主导建设纤维编织实训室与亲子手工共创坊,主持成立学前儿童非遗研学旅行研发中心……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长效关怀,温暖陪伴成长路
从班主任到学业导师,孙砾老师始终以精准化、常态化沟通深入了解学生需求。针对部分学生受原生家庭影响、存在经济困难、学习习惯薄弱等问题,她坚持”一人一策”,通过多次一对一谈话,帮助学生化解成长困境。
令人感动的是,自2006级学生起,她就建立起长效关怀机制,至今仍与部分毕业生保持联系,持续为他们提供成长建议。在专升本教学中,她不仅通过高频次沟通为学生疏导备考压力,还主动搭建经验分享桥梁,邀请已获得更高学历的往届学生分享经验,以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相长,双向赋能
孙砾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她积极对接行业需求,更新教学案例,融入前沿技术,让教学内容”接地气、跟得上”;她注重学科跨界融合,主动拓展知识边界,以多领域视野丰富教学维度;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模式,避免单一灌输,提升学生参与度。
孙砾老师始终以”终身学习”为准则,不断突破自我。在艺术与设计学院期间,她参加为期一年的发型与化妆专项培训,坚持雕塑创作练习,暑期学习插花设计,实现兴趣与专业能力双向赋能。
转入学前教育专业后,她远赴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进修学前教育,参与EYFS教师专项培训,自费考取”学前儿童阅读指导师”资格证书。随着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她主动报考四川师范大学西南遗产方向美术教育研究生课程,持续完善知识体系。
躬身实践,筑基强校
近几年来,孙砾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主动承担对红原县的脱贫攻坚教育扶贫工作。她以教育赋能为核心,通过课程资源输送、教学方法指导、交流讲座等方式,为红原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切实支持。
她还深度参与学校女红博物馆工作室优化工作,从空间布局调整到体验课程设计,将女红非遗文化融入校园育人体系;作为艺术基础教师参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示范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为学校打造示范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十九载春华秋实,孙砾老师以德润心、以文化人,用爱心与责任书写着教育者的担当,严守廉洁从教底线,以严谨形象传递正向价值观,通过平等沟通、尊重包容的师生关系,向学生传递尊重、责任、正直等核心价值观。
她以温润而坚定的教育力量,滋养着一批又一批学子成长成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先进个人”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卓越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