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丨王璐瑶:心怀党恩,资助育人
资助育人工作,关乎公平、希望与梦想,每一位资助育人工作者,都如同播撒希望种子的使者。在我校资助中心就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她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在学生资助工作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爱与责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求学之路点亮明灯,她就是我校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主任——王璐瑶。
回忆与资助工作结缘的过往,王老师非常感慨。那是在2020年,时任辅导员的她获得了一个从事资助工作的机会,回想在大学时期的求学时光,正是因为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她才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更顺利的完成了学业。基于大学生活切身经历,她心怀感恩并将其化为动力,欣喜接过了资助育人接力棒,就此开启了自己的资助育人工作,期望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她坚信资助工作不仅是一项职责,更是一份光荣的事业。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切实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助力学生顺利求学,全面发展,王璐瑶老师积极组织多种资助育人活动,例如:助学·筑梦·育人主题征文活动、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朋辈分享会、资助政策宣讲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全省资助类主题竞赛活动,助力师生荣获省级奖项10余项,不断创造新业绩,王老师表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能深入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还能从中获得成长的动力,激发自身的潜能,让更多同学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带来的实惠,促进他们的发展,这让我乐此不疲”。
在学生资助这项纷繁复杂、细致入微的工作中,王璐瑶老师展现出了耐心与智慧,以及一种可贵的学习态度——向学生学习。她深刻理解到,尽管自己作为教师在知识传授与引导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面对学生多样化的背景需求与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时,学生本身也是宝贵的资源库,蕴藏着无限的学习潜力与灵感。
王老师深知,每位学生都拥有独特的经历、才能和视角,这些差异不仅是他们个人成长的财富,也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日常的资助工作中,她不仅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和有力的支持者,更是一个谦逊的学习者。她主动走近学生,通过与学生深入的交流与互动,细心观察并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无论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创新的思维方式,还是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都成为她不断提升自我、优化工作方法的重要源泉。
19级毕业生彭涛的成长故事,就是王老师在资质育人工作中收获“教学相长”的案例。彭涛,这个曾经青涩却满怀梦想的学生,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以王老师为榜样,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挑战自我极限。在王老师的悉心关怀与鼓励下,他不仅在学业上刻苦钻研,更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王老师经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历,那些关于坚持、勇气与成长的点点滴滴,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润着彭涛的心田,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斗志与渴望。
正是这些真诚而深刻的交流,让彭涛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也收获了力量。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遇,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像王老师那样,以一颗温暖而坚定的心去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经过不懈的努力,彭涛终于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了大学期间的“国家奖学金”,这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王老师无私奉献的最好回馈。
毕业之际,彭涛在朋友圈写下的那句“长大之后我便成了你”,不仅是对王老师深深的敬意与感激,更是他内心深处对教师职业崇高理想的认同与追随。这句话如同一枚勋章,镶嵌在王老师的心头,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自豪。它不仅仅是对王老师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所坚持的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即通过资助与关爱,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成为更加优秀、更有责任感的人。
身边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彭涛”,让王老师更加坚定了投身资助工作的决心。她深知,教育的力量在于启迪心灵,而资助工作的真谛则在于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点亮希望之光。王老师将继续以满腔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为更多像彭涛这样的学生铺就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让爱与希望在他们心中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