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news 标榜要闻

在标榜,感受“绿色”之美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莺啼鸟啭,榴实初成。夏至之后,标榜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里的绿色,不仅是一抹色彩,一道风景,更是一种理念,一套准则,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切实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工作,学校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融入办学过程、融入人才培养环节、融入校园建设与管理,逐步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着力将生态文明渗透式地融入到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宣传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在物质条件建设方面,学校坚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为重要建设内容,合理设计配置绿化景观用地、有序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逐步普及绿色节能产品、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有效促进了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

在行为管理建设方面,学校有健全的机构、完善的制度,建立了有效的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系,积极引入智慧化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效能。

通过多年努力,学校在推进绿色学校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陆续获得成都市园林式单位、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被评为高校园林式校园,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先进集体。以上表彰、荣誉称号虽不是近三年取得,但是是对学校生态校园、园林绿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和认可,2012-2015年省级示范高职学校建设中,生态校园建设作为示范项目之一,得到评估专家一致肯定和好评,近年来也取得较好的示范效应。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坚强的组织保障

2020年初,四川省高校后勤协会下发川教函[2020]641号文件,学校立即成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组织机构职责,落实健全的运行机制,制定精细的工作制度,保障创建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实际上,标榜学院自1993年建校以来,校园建设实际上一直贯穿“绿色学校”建设理念,“生态校园”思想从理事会到一线教职工已根植内化于心,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坚持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兼顾、建设新乡土生态文明校园的建校思路,从未动摇。

按照绿色学校创建标准和学院创建工作方案,学校重新梳理明确绿色学校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在理事会、院长办公会大力支持下,各部门大力协调配合,坚持将绿色发展作为校园环境建设、建筑设计建造的首要控制因素,主动担当作为。

学校空间布局合理

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标榜学院秉持“以美与健康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的办学理念,在校园建设和改造中,结合属地经济、 资源、气候、环境及文化等特点,合理优化校园内空间布局,对各类公共绿地和绿植搭配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师生身心健康需要,不断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清洁化水平。

校园内已建成“成都地区民间生活博物馆群”、国家3A景区以及生态、人文育人环境,为学校树立起“明德、尚美”完整的文化形象,彰显出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吸引了众多参访者。在接受领导、专家、同行们参访指导的同时,也将我们在建设中的体会、经验、得失与兄弟院校分享,提供借鉴。

校园绿化率100%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围绕建设和谐四川、生态四川的总体目标,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的建园理念。

今天,从校园的景观布局到景点建设无不流露出浓郁的生态园林艺术气息。学校对绿化工作的重视不仅表现在景观数量、面积上的增加,更体现在绿化效果和园艺布局的精致上。

通过科学规划和不懈努力,校园乔、灌、花、草等植物合理配置,景观优美,特色鲜明,植物花卉现已达到280余种,绿地率达到44.5%,绿化覆盖率达到62.8%,绿化率达到100%。由于遍植花草树木,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清静幽雅、舒适安逸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新建项目绿色环保

我校在启动新校区建设时,项目总体按照创建“绿建一星”工程的思路来设计、建造,具体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环保建筑材料和绿色材料产品。

三幢教学楼九万余平米,被四川省建筑协会评为“2020年度四川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获“四川省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成都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成都市观摩工程”、“四川省QC一等奖”。

建筑改造节能减排

我校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大量使用当地建筑材料,如:草筋泥、红砖、石板等,既经济又环保,还能保持地域特征,形成鲜明的田园风光。既有建筑改造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GB/T51141有序推进,始终秉承整体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强调正确理解并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是在突出强调以“和谐”为核心的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体现了中华的“和”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永续传承。

因此,当访客来到校园,他们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中西、古今建筑风格,建筑物与景观之间看似各异实则交融所展现出的和谐之美。

节能资源循环利用

学校紧跟节能灯具、节水器具、节能灶具技术更新步伐,适时更新设备,持续进行节能设备升级,在节约能源、进行新能源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持续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事例资料分析对比,节能成效明显。

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雨水、再生水回收利用。目前,学校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雨水回收利用设施,有地面水池、十二教地下室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设施容积300多立方米,安装绿化用水水泵,可有效收集附近区域的地面雨水,经水泵提升、过滤、消毒到储水箱,即可用作校区内绿化浇灌用水。同时,对生活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作为绿化景观用水。

雨水收集采取地面储存、地下储存两种方式,荷花池、恋渔池为地面雨水收集池,10教地下负一层建有大型雨水收集储存池,可解决大部分景观绿化用水需求。生活废水采取渗透过虑方式处理,利用野草坪湿地多层渗滤净化,与雨水收集池配套建成全院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循环系统。

在废旧物资利用方面,制定严格的设备物资报废制度,残值回收最大化利用,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报废设备回收可视化设计教育方案,引导师生合理消费、加入到资源回收具体实践中来。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学校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日常行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系统、各部门在年度计划中都有生态文明教育具体任务和目标,年末对照计划逐项总结,对生态文明教育实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年度绩效考评的依据的组成部分。

此外,学校在相关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并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劳动教育大纲紧密结合,在劳动教育理论课中设立生态文明教育相关专业内容和通识课程。在劳动实践课程中,注重将养成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劳动,开设劳动体验班,探索个人社会公德养成教育途径和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进一步探索不同教育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注重校本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十分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编写了《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教程》教材,已列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系列教材。《教程》中,把“创建生态校园” 作为专门章节编写授课,在全院范围、全覆盖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个人社会公德养成教育。接下来还将编写生态文明与劳动教育活页式教材,课程采取公开课、教研课等方式。在教研、科研方面由人文与教育学院牵头,组织教研团队,多角度、多纬度开展深入研究,组织社团、学生会相关组织开展培训和宣传。其中,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一般研究课题“高职学生劳动素质养成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及其协同推进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Y21C19),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学校申报的“2020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宣传推广,在《环境教育》杂志发布学校新闻和报道,可优先刊登环境教育方面的文章。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活动

学校各二级学院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班会,召开禁烟专项会议,组织自主研讨式禁酒主题班会,成立禁烟劝导文明小分队,积极开展校内外绿色生活主题宣传。

校级层面每年开展文明公寓创建活动,举办寝室文化节活动,开展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劳动教育、学生宿舍安全用电讲座等一系列的生态文明专题讲座。

在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中,进一步完善了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素培养计划、课程实施方案,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管理制度,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安排,列入课表,赋予学分,严格考核,鼓励学生参与。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校团委组织领导下,社团活动及志愿者活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已十分健全,基本达到“周周有讲座,月月有活动,人人入社团”。绿协、扫除正心、环保生态等学生社团在学生环保主题社会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开展了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粮食食品安全、义务植树、植树节等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主题活动。

在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牵头下,大学生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绿化生态社团组织成员,采取多各方式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街道宣传和展示。利用寒暑假学生三下乡实践机会,深入乡村、街道、对口扶贫区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和动手劳动,践行科学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

另外,校园生态文明中心作为成都市、龙泉驿区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对社会免费开放,接待、协办各类大中小学生环保教育科普活动。

绿色校园创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切实把绿色校园的创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学生食堂等公共区域多处设立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栏,党委宣传部、学工系统、团委及社团联合会各团学组织充分利用QQ、社群、微博、微信公众号、推文链接等线上平台和校内外载体,形成强大的舆论场,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传,使全院师生加入到绿色校园创建活动。

推进绿色创新研究鼓励发明创造

学校利用人文与教育学院基础部师资优势,调动师生积极性和社会资源、国际交流活动、国际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资源,依托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中心平台,积极推进绿色创新研究,鼓励师生进行科技发明创造。2019年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PHBS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国际生态文明大学、中欧社会论坛、国际CSR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召开首届生态文明教育国际学术交流会。现已完成一批科研课题,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在校园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在教育研究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

严明制度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学校制定有校园节能、节水、生活垃圾分类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分别由学工系统、公寓服务中心、二级学院辅导员划片责任楼幢、楼层,督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楼层公共走廊、楼道分别划定清洁卫生责任区,由相应的班级、寝室负责打扫、监督。

学校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实施源头分类,并对垃圾中转站、果屑箱等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有效改造,设立了垃圾资源教育中心,配套视频宣传资料,开发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自觉践行环保理念,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新风尚的自觉拥护者、模范践行者和积极推行者。

推行无纸化办公,日常办公通过“OA办公平台”、 “企业邮箱系统” 进行流程审批办理,鼓励教职工乘座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日常集中线路开通勤班车上下班,切实践行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

升级智慧校园开展能源环境监测

在能源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智慧化管理升级改造,分区、分级进行能源监测管理。建成智能水控、电控、空调使用小系统6套,西校区新建一套能耗监管系统,为科学管理和能耗监管分析、奖征考核提供了依据。

学校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做到对能源资源各级计量表及时更新,对各二级学院、各幢学生公寓楼、经营场所分别计量核算,年底进行能耗、费用分析,积极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战略,标榜学院全面扎实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活动,践行低碳生活,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实现了校园全生命周期绿色运行管理,致力于培养具备“双碳”视野和绿色使命的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目前,学校已入围2021年“四川省绿色学校”名单,下一步学校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凝练“绿色学校”的标榜经验,积极助力全省教育系统“十四五”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六大行动”“五大工程”走深走实!

 


首页 联系咨询 带图分享 标榜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