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守初心,“345”协同育人模式践使命 ——标榜学院第四党支部积极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在我院积极推进高校优秀“支部工作法”推选工作的过程中,第四党支部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业务工作和党组织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支部工作新路子、新方法、新载体,以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支部标准化建设,优化支部党建工作机制,完善党员发展、党员学习教育机制,打造服务型、学习型党支部;优化“党建引领、三联系、四协同、五育并举”的协同育人机制,凝炼支部党建特色,形成可应用、可推广的党建工作机制和协同教育模式。
党建引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党建引领下,第四党支部抓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自2017年成立以来,第四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展党建工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总抓手,围绕二级学院的各项工作脚踏实地围绕“四个始终”开展党务和党建工作,即:始终把握党的领导这条主线;始终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养成工作;始终把抓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信念形成作为立德树人的重点;始终坚持做实事、不摆花架子,抓实效、不做面子工程。
“教学、行政、后勤服务”和老中青“三位一体”,“全员型”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架构,更有力地支撑了支部的党务和党建工作在基层“全方位”地开展。
“三联系”、“四协同”,引领党员服务“立德树人”育人工程。
第四党支部是采用“支部建在连上”的工作模式建立起来的“全员型”支部,在组织构架上形成了“三全育人”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支部委员联系重点班级和党员、党小组组长联系寝室和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联系重点学生”的“三联系”工作模式,引领党员服务“立德树人”育人工程,旨在使基层党务党建工作服务真正做“有的放矢、扎实深入、起到实效”。
此工作模式从2017年开始实施以来,助推形成党员干部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有效发挥了党员在教书育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营造了教师党员走近学生、走近学生困难,精准帮扶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欠缺学生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推进“三联系”工作模式的过程中,根据党员的作用的分工机理,又逐步形成了“专职教师党员为专业导师、学工教师党员为人格发展导师、行政后勤工作党员员为生活导师、学生党员作为朋辈导师”的“四协同”四方育人工作协同工作模式,形成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基层,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发挥在“连上”的局面。
“五育并举”,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入日常工作。
(1)课程育人
思政课建设。支部对“两课”教师实行任教准入制,坚持建立“又红又专”的思政课师资队伍;组建 “科学理论宣讲团”,邀请校内外专家、劳模、时代楷模为学生作先进事迹和形势政策报告,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自2011年起,“两课”全面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研究及优化项目教学法,并编写了“两课”学习手册作为教学辅助资料。
课程思政。2019年9月初,学校发布《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试行)》(院字〔2019〕238号)文件,成立由思想政治教研室教师为重要成员的学校课程思政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开展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以及开展思政课与专业课集体备课活动、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工作。截止目前,我校已有《家具表面装饰技术》、《高职应用汉语》、《影视后期剪辑》、《团操综合训练》等4门课程获得“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认定。
(2)实践育人
坚持党指导实践,探索支部党建和活动与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同频共振。近3年来,支部每年暑期组织和选派教师党员参与、指导“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支部组织两支队伍到龙泉驿区部分社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获得学校、圣南社区、同安街道、龙泉驿区民政局表彰。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讲话精神,引领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2021年暑期,支部党员组建“简爱小团”、“暖爱小团”2支社会实践队伍,在龙泉驿区及自贡市荣县,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普通话推广”四大实践内容展开社会实践。师生深入农村、走进基层,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特殊儿童,传承革命经典,关爱老人,探访老党员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中“简爱小团”团队获得“2021年大学生乡村振兴重点社会实践团队”2000元经费资助,并获得成都市“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奖。通过“扫除正心”活动,扎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培养师生劳动晋升、强化劳动意识和习惯。
(3)文化育人
支部牵头,在人文学院全面推广《晨读—经典诵读》活动,基础部还组织实施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展《红楼梦鉴赏》、《十二金钗》、《论语》、《大学》、《中庸》、《诗经》等文化主题赏析活动,并在全校师生中开展高职学生经典诵读“四三模式”建设活动。目前已建成具有鲜明“标榜特色”的《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视频资源库、《经典诵读》微课资源库,其中微课资源由15个系列、共150集等文化视频音频成果组成。同时,在建党100周年、新红学诞生100周年之际,支部特制12集红色微课《毛泽东与<红楼梦>》。
经典诵读惠及全校39个专业,230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学生书面表达显著提升,有多名学生获得四川省综合素养A级证书。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人文素质教学改革。建成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出版教材2部,专著4部,发表系列论文23篇;建设教学资源库1个,包含3000余分钟的视频课程、100集诵读音频;建设省级优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团队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得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省民办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4)资助育人
开展并在全校推广《正义的土壤上绽放公平之花》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评选助学金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正”进行解释。该活动已经成为资助育人、课程育人合力典范。
结合资助工作,组织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朋辈分享”,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以及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取得的成就,展示新一代大学生的青春奋斗风采优秀事迹。人文学院预备党员、“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蒋慧玲同学,将国家奖学金部分奖金捐赠给学校,设立“蒋慧玲助学基金”;学校特聘蒋慧玲作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给广大学生树立榜样,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全体受助学生做到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感恩”。
(5)组织育人
支部重视将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严格做好教师、教材和学术活动三个重点管控,加强对自选教材尤其是校本教材的审核与检查;对两课、各类研讨会、网络新媒体等阵地严加管理,坚决抵制和防范校园传教及境外势力煽动,确保学校政治安全和大局稳定。
党支部建立了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政联席会会议规则,积极参与二级学院重大决策,监督重大决议执行;严格按照在校生人数确保专职辅导员岗位达到师生比 1:200要求、思政教师设置按照1:350比例要求,足额配备到位;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指导,推进群团组织建设,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
支部委员积极参与“新时代高校党务工作者培育计划”。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党员开展校级轮训。2020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克服疫情期间种种困难,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高质量高标准完成2020年党员发展66人指标,为历史之最。支部高度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支部书记亲自做思想工作,2021年,已有4名副高或研究生以上教师自愿加入党组织。
作为基层党建和行政共建的工作单元,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标榜学院第四党支部将继续按照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相关规定和标准,按照《实施意见》明确的主要任务,严格做到“七个有力”,将创建标准内化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学校乃至全省高职院校中起好示范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