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news 标榜要闻

我院开展“十四五”期间规划教材编制第一期“工作坊”线上集中研修活动

为全面加强我院在“十四五”期间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工作,深化“三教”改革,培育孵化一批教学成果,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我院“十四五”期间规划教材编制第一期“工作坊”第2次、第3次集中研修活动分别于2021年11月6日15:00-18:00、19:30-22:30以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

线上研修活动由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友德教授担任主讲,学院院长刘一沛、人文与外事学院副院长马经义,以及10门教材编制团队近4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由院长助理刘细丰副教授主持。

在2021年10月30日武友德教授指导各课程小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导进行“模块→项目→任务”分解的基础上,11月6日下午研修第一阶段,教师分为10个小组,在武教授指导下分别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材具体编制,教材内容包括任务描述、学习目标、重难点、相关知识链接、素质素养养成、任务分组、自主探究、合作研学、展示赏学、实操检测、评价反馈等。

研修第二阶段,各小组逐一汇报基于一个任务的教材编制情况,武教授分别进行了具体点评和修订指导。根据武教授要求,各小组将在11月10日前完成修订,经审阅后方可定稿,并以此为参照,对课程其他教学任务开始进行教材编制。

刘一沛院长在总结时提出:

1.教材开发工作不能孤立地看待,要把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统一起来思考。该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如何体现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块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任务与模块的关系是什么?单次课如何实施,教学环节与活页教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参加了教学能力大赛的老师可以进行分享。

2.要深刻理解武教授在之前培训时讲到的“六学模式”以及其他课堂改革相关理念与活页教材开发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够以这次教材开发为契机,思考一下课程教学改革的空间和可能性,不要轻易的下“不可能”的结论,保持开放、创新、事在人为的心态,尽量突破现状思维,想一想如何通过(技术)工具和方法的突破,使“六学模式”具有实际落地的可行性。

3.武教授讲到的活页教材开发以工单为主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的核心内容、延展内容的开发也非常重要,六学各环节需要对应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库,尤其是课前和课后,这些需要有相应的开发思路和计划;任务的设计也要考虑通用性、迁移性和时效性。

4.对于课程中间要实现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要有很系统的思考,尤其注意素养/课程思政相关能力点的描述。一方面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呼应,另一方面要(在一门课程层面上)自成体系。可以做一个任务和能力对照的进阶表,更便于构建课程整体的逻辑。

5.武教授传授的体系很系统,老师们一定尽力去理解和领会。在结构框架上,建议不要随意删改。没有理解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问清楚。对框架结构如果要修改,一定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有清晰的替代结构思路以及替代的逻辑基础上,不是基于简单的“图方便”。

6.第一期教材编制“工作坊”只是一个开始,通过“工作坊”和未来教材的编写工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项提质培优指标,更重要的还能让我们以活页教材编写为抓手,改革和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我们的教学辅助工具,丰富教学资源库,赋能老师参与三教改革和自我提升,形成积极向上和持续改进的氛围,逐渐调动更多的老师们参与进来,“想做”并“会做”。


首页 联系咨询 带图分享 标榜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