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丨返乡创业勇担当,云果兴农绘新篇—— 姜宁锋的新农人之路
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呼唤着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投身其中。在雅安汉源的山水间,从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毕业的“00后”大学生姜宁锋,用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赋能农业,走出了一条 “反哺家乡、振兴乡村” 的新农人之路,为当代青年扎根基层写下生动注脚。
他放弃城市机会返乡,带着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积累,为家乡农业注入新活力:以“线上直播+产地直供”打破销售壁垒,用“保底收购”稳住农户信心,靠冷链物流守护果实品质,更创新“农旅+养老”模式,让果园兼具经济价值与社会温度。从民房起步到年销50万公斤,从独自探索到带动50余人就业,他用数据与实效证明,青年的知识与乡土的需求相遇,便能生长出改变的力量。
姜宁锋,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2024届毕业生,现任雅安市迎果源商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青山云果园项目创始人。作为一名“00后”大学生,他以“新农人”的身份回归乡土,将传统果业与现代电商、康养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富有情怀与价值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新路径。
01从校园到田间,一颗“反哺心”催生创业梦
在“中国甜樱桃之乡”四川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姜宁锋从小目睹果农的艰辛:凌晨赶早市、果子滞销、优质果贱卖……这些记忆让他早早立下“帮家乡好果找出路”的心愿。2021年,从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毕业的姜宁锋借助返乡实习的机会,重新审视家乡水果产业面临的困境:散户种植、销售渠道单一、运输损耗大、外地消费者难以买到正宗汉源水果。尤其是看到邻居家的黄果柑因滞销烂在枝头,老人无奈叹息“一年辛苦全白费”,更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
在学校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姜宁锋提出“产地直供+线上赋能”的核心思路,并联合三位各有所长的同学组成创业团队。2022年5月,雅安市迎果源商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一间租来的民房、几张旧办公桌起步,他们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02“云果园”破局,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桥梁
创业初期,团队面临货源与销路两大难题。为建立合作基地,他们走访九襄镇12个村落,承诺“保底收购+技术指导”,并自费请农业专家培训。起初农户多持观望态度,最终有32户签约,落地120余亩合作果园。他们制定严格的品控标准:樱桃糖度需达18度以上,枇杷单果重不低于30克,采摘后2小时内完成分拣包装。为解决运输难题,姜宁锋与物流企业协商推出“冷链专线+定制包装”,将损耗率从15%降至5%以下。
线上销路则从“小切口”突破。团队首先在母校试点团购,通过微信社群推广“当日采摘、当日送达”模式,首月即获100多笔订单。随后上线“青山云果园”小程序,开通“云认养”“直播逛园”功能,让消费者可实时查看果树生长;并通过抖音、视频号展示果园日常,迅速积累粉丝。2022年公司销售额突破21万元,2023年拓展社区团购与高校渠道后,销售额飙升至95万元,带动合作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2024至2025年,更通过自营抖音、拼多多店铺与多家电商公司合作,实现代发增收70余万元。
03“青银共创”,农业插上“康养+教育”翅膀

姜宁锋并未止步于“卖水果”,他将养老专业的康养理念融入农业,创新推出“农旅融合+劳动教育+养老陪伴”模式。针对银发群体,打造康养体验营地,与当地养老院、社区合作组织采摘、手工活动,并邀请师生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与养生知识讲解,服务已超100人次。面向家庭与青少年,推出“亲子树”“情侣树”认养服务,通过农事体验增强用户参与感。这一“青银共创”模式,既激活了果园资源,也为乡村注入多元价值。
04绿色发展,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
在发展的同时,姜宁锋始终坚持绿色种植理念。合作果园全部采用杀虫灯、诱虫板替代农药,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其中4种果品获国家有机认证。他引入智能筛果设备,提升果品分级精度与品牌竞争力,并将果皮果渣制成有机肥回施果园,构建“种植—销售—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系统。据估算,果园年减少碳排放超3.66万吨,相当于1万辆汽车的年排放量,成为汉源绿色农业的示范样本。
05青春力量,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姜宁锋的创业故事不仅实现个人理想,更点燃了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情。项目先后获雅安市“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截至2024年初,公司已合作22家线上线下平台,年销量突破50万公斤,带动50余人就业,其中包括12名脱贫户。他积极反哺母校,设立“新农人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岗位并分享经验,影响2名毕业生加入团队、10余名学生选择返乡创业。
“我不是为了逃离农村而读大学,而是希望用所学反哺家乡。” 姜宁锋用行动证明,新时代大学生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从校园到田间的成才之路。他的奋斗,不仅是个人青春的闪耀,更是青年担当与乡村振兴交汇的温暖答卷。
从汉源田间萌发
“帮家乡好果找出路” 的初心
到一步步成长为
带动农户增收、激活乡村多元价值的 “新农人”
姜宁锋的创业故事
回应了“青年何为”的时代之问
愿这份扎根乡土的坚守与创新
能激励更多青年把理想种进大地
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