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us-figure 标榜人物

榜样力量丨丨人文铸魂,教泽绵长——人文与教育学院2025年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成长记

人文滋养初心,教育点亮远方。从初秋的懵懂踏入,到盛夏的从容奔赴,青葱校园里,教育与学习相长,师友因理想同行。

当毕业的骊歌响起,有这几位“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从同龄人里脱颖而出,他们把专业所学融入青春实践,用成长诠释着“人文铸魂,教泽绵长”的意义。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汲取前行的力量。

01 保持热爱 从容奔赴山海

心有热爱,自会披荆斩棘。应用日语专业2201班的陈彦羽说:“回望大学时光,那些在困境中摸索的日夜、与团队并肩的三下乡实践,还有每一次挑战自我的尝试,都成了生命里闪闪发光的刻度。”

她认为成长是 “随心出发,韧性前行” 的旅程。参与学院三下乡时,初入陌生环境的不安,被团队的温暖慢慢化解;原本对艰苦条件的担忧,也因小朋友纯真的笑、伙伴们相互的支撑,变成珍贵的回忆。“人的能量不是永动机,是张弛的艺术”这句信念陪伴她走过难捱的时刻,学会在压力里调整节奏,在疲惫时拥抱团队的力量。

学业与实践中,她也收获诸多成果:接连斩获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拿下人民中国杯日语赛事荣誉,在信息素养大赛等舞台闪耀,还凭借志愿服务获评 “优秀青年志愿者” 等。这些荣誉,是努力的成果,更是前行的底气 ——她始终把收获当动力,感恩学校、师长与伙伴的支持,也盼着把这份热忱传递下去。

谈及未来,她用 “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共勉;面对学弟学妹,她分享 “别急,慢慢来” 的心得 —— 成长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带着初心,一步一步走,终会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景。

她的故事,是青春里 “随心不随意,韧性向前行” 的注脚。愿每一位标榜少年,都能如她这般,把热爱装进行囊,以韧性对抗风浪,奔赴更辽阔的远方。

02 坚守初心 砥砺前行力量

三年里“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是中文专业2202班龚志强的精神指引。从初入校园的忐忑迷茫,到如今的坚定从容,他在时光流转中领悟:无论未来顺逆,都要积极勇敢面对。珍惜每分每秒,让时光有意义,是他对青春的诠释。这句 “座右铭”,见证他从青涩走向成熟,带着热爱与韧性,在成长路上稳步迈进。

谈及大学生活最难忘的经历,龚同学提到初入校园时参加的国家奖学金答辩会。幸运聆听优秀学长学姐分享,有人创业开拓、有人深耕学业、有人投身志愿,其中毛学姐的故事触动他加入简爱小团,开启社会实践新征程。这场答辩会,让他明白大学是突破自我的舞台。面对未知困境,要勇敢尝试、打破设限,用行动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这份信念也成了他大学生活里宝贵财富,持续驱动成长。

在标榜的日子,龚志强收获诸多荣誉: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等荣誉,是学业上的肯定;“两弹一星”“圆梦工程”等志愿证书,是实践中的沉淀;语文能力大赛、文化弘扬活动等赛事奖项,是兴趣与专业的交融。这些荣誉,是努力的成果,更是前行底气,激励他以感恩之心,继续拓宽人生深度与广度。

面对学弟学妹们龚志强送上祝福:“肩上有风,眼里有梦,心中有光,前程远大!不负涔涔泉涌,开出理想浪漫之花。” 以 “热忱、大胆、追梦、跨越”共勉,期待后浪们在标榜书写精彩。

未来,龚志强也会带着在标榜养成的热忱与韧性,奔赴新征程、继续蜕变成长。他的故事是青春逐梦缩影,愿标榜学子皆以榜样为镜、热爱为帆,坚定前行,奔赴各自的辽阔远方。

03于磨砺处生长 自坚守中闪光

青春的旅途,总在挑战中照见成长的模样。中文专业2201班的王厚英没有固定座右铭,却将“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奉为圭臬。这是她面对困境的态度:不依赖外界,凭借信念与行动,一次次挣脱迷茫、压力的“水火”,在自救中寻得成长底气。

她以“三下乡”的磨砺为底色,用坚守与热忱,书写属于自己的标榜故事。谈及难忘经历,王厚英对“三下乡”如数家珍。四十余天里,窘迫住宿、嘈杂教学环境是日常,却也让她“连做梦都在上课”。作为志愿者统筹,她需凝聚各方力量奔赴同一目标,过程“痛并快乐着”。

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天地,她与来自各地的志愿者相互学习、较量、切磋,忙碌充实的节奏,成为青春里独特的成长注脚——原来困境打磨出的,是统筹协作的能力,更是拥抱“痛与乐”的韧性。

在标榜的时光,王厚英收获诸多荣誉:国家奖学金、综合素质A级证书,还有各类志愿、实践奖项。这些成果,是专业学习的深耕,更是社会实践、学生工作里责任与担当的沉淀。从活动策划到志愿统筹,她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将热忱融入每一次挑战。

对王厚英而言,周杰伦的《晴天》是特殊符号。困境中,这首歌如同隐喻——无论环境多恶劣,“天晴”总会到来。疲惫时,它带来“新生”能量,提醒自己:风雨后,成长的阳光终会洒落。

她对学弟学妹们想说:“人生是试错旅程,别怕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活成自己就是满分,别美化未走的路,坚定现在,坚定自己。”以过来人的视角,鼓励大家放下纠结,在试错中找方向,用笃定奔赴属于自己的精彩。

王厚英的故事,是青春在磨砺中闪光的缩影。愿每一位标榜少年,都能如她一般,于困境中自救成长,在选择前坚定方向,带着热爱与韧性,奔赴属于自己的辽阔远方。

04坚守初心 拥抱成长

在标榜的校园里,青春的故事各有精彩。学前教育2204班的何馨雨说:“面对选择与挑战,别怕试错,更别轻易放弃。认定的事,就坚持到底 —— 每一次跨越,都是蜕变契机,追光的人,终会收获万丈光芒。”

谈及难忘经历,何馨雨提及四川省婴幼儿照护大赛与班级文化艺术节。作为替补征战照护大赛,进度滞后的压力下,她日夜背稿、苦练实操,在追赶中实现自我突破;大二组织班级文化艺术节时,身为文艺部部长的她,独自带新一届部长对接部门、整理资料,忙碌到收尾才休息。过程中,放弃的念头不时冒头,可她始终坚守 “做事有始有终,不让自己后悔” 的原则,在压力与责任中,啃下 “硬骨头” ,也磨出了更强的抗压能力与组织担当。

在标榜的岁月,何馨雨收获的远不止技能。她感慨学校是 “知识积累的场所,终身学习能力的起点” ,更赋予她 “独立思考的勇气、持续学习的动力,以及接受不完美的豁达” 。从技能大赛的拼搏,到学生工作的打磨,每一步都在拓宽成长的维度,让她从青涩走向从容。

诸多荣誉,是她成长的注脚:四川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奖项、学前教育技能大赛荣誉,还有 “优秀学生会部门”“三好学生” 等称号 。这些成果,是专业学习的深耕,更是实践中责任与热爱的沉淀,见证她在学前教育领域与学生工作里的双向奔赴。

成功升上本科的她,将目光投向考编考研,笑言 “努力过,成败交给命运” 。这份洒脱,源自标榜岁月的打磨 —— 接受不完美,却始终保持奔赴目标的热忱。她也以亲身经历,诠释着标榜学子的成长:哪怕曾被质疑 “标榜的怎么也来了” ,也能用实力证明,学校的成长是时间沉淀的力量,学生的成长,是挑战中迸发的光芒。

何馨雨的故事是青春在挑战中拔节生长的模样。愿每一位标榜少年,都能如她一般,以韧性为翼,拥抱挑战,在逐光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辽阔远方。

05出发即意义 困难筑坚强

“永远要为热爱的事情保持先出发的勇气” 是学前教育专业2210班李思琦的行动指南。她坚信 “出发就是意义本身” ,哪怕面临筛选、遭遇失败,也勇敢尝试。

曾因一天三会、比赛连轴转崩溃,可坚持走过再回望,那些 “天塌了” 的事都成了成长阶梯 ——正如她感悟:“打不败你的困难,会让你更坚强” ,这份韧性,成了她青春最亮的底色。

在创新创业比赛的熬夜奋战尤为深刻。为赶在截止时间前提交作品,她和团队成员、指导老师在办公室鏖战至深夜,PPT与计划书反复打磨,上传时的紧张手抖,即便最终未获省奖,却让她懂得 “一群人努力奔赴” 的珍贵。赛后,凌晨的街道成了独特背景板,大家在路灯下拍影子、嬉笑,这份 “累却开心” 的奇妙体验,让她明白:大学要有一次为热爱熬夜赶工的经历,过程远比结果更难忘。

简爱三下乡,是李思琦另一笔宝贵财富。因异地顾虑,妈妈起初犹豫,可她怀揣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对支教的向往,坚定争取,经筛选成功加入团队。从初遇时的陌生紧张,到共同熬过1万6000字实践报告、深夜会议室的唱歌聊天、40多度高温下的社区授课,团队成员在大事小情中彼此扶持 —— 排课表、管生活琐事,学姐更是随时响应求助。这段 “夏日限定”,短暂却深刻,让她懂得 “为热爱先出发” 的力量。

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还有各类志愿、赛事荣誉,是李思琦在标榜拼搏的成果。学前教育技能大赛里的奖项,创新创业、信息素养赛事的收获,见证她在专业深耕与综合成长上的双向努力,每一份荣誉,都藏着她为热爱全力以赴的身影。

回望校园旅程,李思琦感恩师长引领,让她明白学习不止于课堂,更要葆有求知热忱与时代责任感;感谢 “比学赶超” 的伙伴,以光芒促她突破重塑。她期许带着初心,把 “渺小的梦做到无限大” ,用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因为 “出发本就是最好的意义” 。

李思琦的故事,是青春与热爱、勇气相遇的模样。愿每一位标榜少年,都能如她一般,锚定热爱,勇敢出发,在逐梦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 “限定美好” 与 “成长力量” 。

06乘风破浪 绽放光芒

“尽情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大胆尝试新事物,用尽全力,会发现崭新世界” ,是学前教育专业2204班王萌的成长指引。她带着这份热忱,在学前教育专业深耕:技能大赛里打磨课件、儿歌演唱,在班级文化艺术节中贡献力量,用 “努力、勇气、拼搏” ,解锁一个又一个新可能。

王萌最珍视在标榜遇见的 “好老师与同道好友” 。这些珍贵的人,是校园生活的 “温暖底色” ,在专业探索、生活迷茫时,给予她指引与陪伴,让她的大学时光,因 “同行者” 而格外生动。宣传部工作,是王萌的重要成长场。从初入部门时的 “啥都不懂” ,到学习写新闻稿、练拍摄技巧,她在点滴中积累;大二任部长后,“平衡学业与部门管理” 的压力袭来,从课程作业到老师布置的宣传任务,曾让她倍感焦灼。但 “既然担当,就不能退缩” 的信念,推着她规划时间、协调节奏。在一次次 deadline前,她学会了高效统筹,也在压力中,炼出了 “扛事” 的底气 —— 原来所谓成长,就是把 “做不到” 变成 “我可以”。

诸多荣誉,是王萌拼搏的成果:“创新教育杯” 一等奖、全国幼儿教师技能大赛奖项,还有 “优秀学生会干部”“团务宣传先进个人” 等称号 。这些成果,是专业学习的沉淀,更是学生工作、实践探索中 “热爱与坚持” 的见证,每一份荣誉,都藏着她为热爱全力以赴的模样。

回望大学,王萌感慨 “省优大荣誉是人生序章的闪亮注脚” 。她感恩过去的坚持,让此刻的自己更有力量;也期许未来,带着这份荣誉赋予的底气,直面荆棘,在更广阔天地 “乘风破浪,绽放光芒” 。

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成长的新起点。他们带着人文底色 教育的情怀奔赴远方,也为学弟学妹们写下最生动的“行动指南”。

愿这场毕业季的相遇,能让你看见榜样的力量,更愿你带着这份力量,勇敢奔赴属于自己的山海,去书写、去创造、去成为光本身!

 

首页 联系咨询 带图分享 标榜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