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参加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讨会,探索数字化赋能新路径
4月11日至12日,我校教师杨小莉参加了由四川省心理学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承办的“2025年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数智赋能•智慧强心”为主题,通过特邀报告、主旨报告和工作坊等形式,围绕“数字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心育与五育融合”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图1 2025年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开幕
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考量》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需从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及技术支持三方面协同推进,特别强调数字化技术在精准干预中的核心作用。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心理健康与社会善治》专题中,探讨了AI技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远影响,提出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教育服务的精准化与个性化。
图2 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主题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程虹娟副教授分享了《AI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实践探索》,介绍了智能心理咨询与情绪监测等应用场景;四川师范大学戴艳教授与西南交通大学雷鸣副教授则从课程设计与教学竞赛角度,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图3 四川师范大学戴艳教授主题报告
在工作坊环节,成都师范学院唐远琼教授以“人际交往辅导”为例,展示了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设计思路。这种跨学段衔接的教学模式,为我校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纵向贯通提供了重要参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李嘉雯老师分享了《本土为基、数智为翼——以情绪调控为例的心育课程品牌化工作探索》,强调了本土化与数字化结合的重要性。
杨小莉老师表示,本次会议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将结合数字化技术,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精准化与个性化发展,助力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