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研创新丨师伟:以热爱驱动创新,以专利点亮未来
在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艺术系教师师伟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和丰富的专利授权,成为学校创新领域的佼佼者。
图1 师伟老师
截至目前,师伟老师已获授权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外观设计专利,同时还有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审查中(见表1)。他的研究领域聚焦于3D打印技术和软弹发射器,展现了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创新能力。
01 热爱驱动,专业深耕
师伟老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3D打印和软弹发射器领域。他坦言,选择这两个领域既是个人热爱,也是专业方向的自然延伸。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他主修工业设计,对3D打印技术和玩具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3D打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软弹发射器则是一个相对冷门但潜力巨大的领域。
“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自行车车架、碳纤维复合构件等高精度制造,而软弹发射器则是一个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师伟老师表示,“专利申请不仅是对个人研究成果的保护,更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师伟老师认为,创新研究需要内驱力,而热爱是最大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之余,他将大量时间投入到3D打印和软弹发射器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论。
“软弹发射器领域目前研究者较少,专利空白较多,这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机会。”师伟老师分享道,“但创新不仅仅是填补空白,还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确保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只有将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技术的价值。为此,师伟老师主动洽谈优质的代工厂家寻求合作,主要是成都本地的企业,成本更低,生产出来的软弹产品逐渐积累起一部分客户群体。
02 案例教学:将创新融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师伟老师将3D打印和软弹发射器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他让学生设计枪型打火机,并通过3D打印技术帮助学生将设计变为现实。
图2 师伟老师在指导学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软件操作技能,还能体验到从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成就感油然而生。”师伟老师说道。
03 专利转化: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挑战
随着专利成果的逐渐增多,师伟老师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他希望能够与学校合作,共同推动专利的产业化。
“我擅长的是设计和研发,但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还需要学校的支持。”师伟老师坦言,“专利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才能实现。”
师伟老师认为目前专利转化的主要困难在于市场推广和资金支持,他建议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成果转化部门,帮助教师对接企业和市场资源,推动专利成果的落地。
关于学校老师的专利转化诉求,学校领导及科研处一直比较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予以推动。
首先,学校所有的存量专利均已上传至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https://www.patentnavi.org.cn/),该系统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盘点入库的专利在系统得到展示进入企业等第三方视野,且企业等第三方能够通过系统方便地联系到申请人沟通专利转化事宜。
其次,学校正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科技服务机构合作,搭建更高效的专利转化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从专利申请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服务。
再次,科研处通过对标学习,了解到开展成果转化比较优秀的做法有:定期举办校企对接会,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代表来校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设立专利转化专项基金,对有市场化潜力的专利给予资金支持,帮助其完善技术方案和商业化路径;加强专利宣传推广,通过学校官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行业展会等多渠道展示学校专利成果,扩大影响力。我们明白,路虽远,行则将至。构建契合学校发展阶段、精准匹配学校及教师实际转化需求的专利转化体系至关重要。
科研处将持续跟进学校老师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在政策对接、资源匹配及商业推广等环节提供专项支持。
04 未来展望:从低幼市场到高端应用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师伟老师充满期待。他计划将软弹发射器的应用从低幼儿童市场扩展到年轻人群体,开发更具潮流感和科技感的玩具产品。
“未来的软弹玩具将向智能化、科幻化方向发展,甚至可能应用于仿真枪、个人防卫和非致命武器等领域。”师伟老师预测道,“这将是一个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迈进的过程。”
05 专利申请经验分享:不做空中楼阁
作为拥有多项专利授权的“资深发明人”,师伟老师为学校的老师们分享了宝贵的专利申请经验:
(一)技术有来处,创新有依据:专利申请必须基于扎实的研究基础,不能是“空中楼阁”“凭空捏造”。师伟老师用自身经验告诉大家,现在国家专利局对高校专利审查比较严格,在审查员认为申请文件缺乏创新性的时候,会提出发明人是“为了申请而申请”的质疑。师伟老师建议,发明人应保留研究过程中的所有记录和研究成果,以便在审查时提供有力证明,提高专利授权率。
(二)专利申请的递进策略:师伟老师建议,专利申请应从原理保护入手,逐步扩展到结构保护、技术保护和外观保护。“先从原理入手,相当于投石问路,看看审查员是否认可这一技术。如果成功,再逐步完善后续的专利申请。”
此外,由于师伟老师的专利成果是成系统的,审查员在审查的时候能够深切感受到发明人对该领域是有深入研究的,因而授权率也会相对提高。
师伟老师的故事,是一位热爱创新的教师如何通过专利点亮未来的生动写照。他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也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在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师伟老师的创新之路,正是学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期待更多教师像师伟老师一样,以热爱驱动创新,以专利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