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us-figure 标榜人物

党员先锋丨党委直属第一支部徐吉良:深耕中日文化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

从课堂到科研,从本土到国际,我校日语专业教师徐吉良以其多维度的创新实践架起中日文化互鉴之路。2024年,徐吉良始终秉持着“深耕中日文化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理念,在日语教学、科研课题、国际交流、留学就业宣讲以及专业招生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中日文化交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创新教学,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日语教师,徐吉良深知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在2024年的日语教学中,他始终将“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他主讲的基础日语、日语会话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课堂上,他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创新采用情景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方式,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化为生动的文化体验。

“徐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他会让我们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甚至模拟日本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日语。”一名学生这样评价道。徐吉良还注重将日本文学、文化专题融入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潜心科研,探索中日文化认同

科研是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24年,徐吉良积极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他聚焦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语言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认同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深入探讨了两国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通过研究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徐吉良在科研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定期组织研讨会议,与团队成员分享研究进展和心得。他的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也为日语专业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搭建桥梁,推动中日师生交流

为了加强中日文化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徐吉良积极组织并参与了多项中日师生交流活动。2024年,他协助安排了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等高校师生的来访接待工作,组织了多场学术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两国师生的相互了解。

此外,徐吉良还积极推动学生赴日交流学习,本年度共有6名学生通过“3+1”“2+2”等联合培养项目前往日本合作院校深造。“与日本师生的交流让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日语的决心。”一名参与交流活动的学生感慨道。

在学术交流方面,徐吉良参与筹备了中日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就日语语言、日本文学、中日文化交流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为日语专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学生打开了了解日本文化的新窗口。

助力未来,点亮留学就业之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徐吉良组织并开展了多场对日留学与就业宣讲会。他邀请了日本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在日企业的高管,为学生详细介绍日本高校的留学政策、专业设置、申请流程以及在日企业的招聘需求、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

“徐老师的宣讲会让我对日本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去日本深造的决心。”一名成功申请到日本高校的学生说道。徐吉良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留学和就业咨询服务,耐心解答他们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年度,共有6名学生在他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日本高校继续深造。

精心招生,提升专业生源质量

在日语专业招生方面,徐吉良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制作了精美的招生宣传资料,突出日语专业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优势,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在招生咨询过程中,他耐心解答考生和家长的疑问,详细介绍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内容,吸引了众多优秀学生报考日语专业。

“徐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日语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期待。”一名新生说道。在徐吉良的努力下,2024年日语专业的生源质量较往年有了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继续深耕中日文化交流

回顾2024年的工作,徐吉良在日语教学、科研课题、国际交流、留学就业宣讲以及专业招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还不够充分,与日本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日文化交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日语专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徐吉良坚定地说道。

深耕中日文化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徐吉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他的努力不仅为学生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也为中日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未来,他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首页 联系咨询 带图分享 标榜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