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s 党建动态

“三抓三树”服务国家外交事业 标榜学院第二党支部积极创建优秀党支部

标榜学院第二党支部主要由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员师生构成,现有党员46名,近年来,支部累计为外交部驻外使领馆输送具有政治素养、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0余人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生为外交部在近80个国家的驻外使领馆工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行出访提供精湛的化妆造型及美发技术服务。支部始终坚持把党的建放在首要位置,深入推进支部内涵建设,围绕服务国家外交事业,展现大国良好形象,以“三抓三树”为抓手,构建支部党员育人工作体系,高标准、严要求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国家外交事业提供专业、安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

“三抓三树”工作法以“三抓”(抓育人机制、抓育人载体、抓育人成效)为着力点,以“三树”(树家国情怀、树党员形象、树工匠精神)为落脚点,通过党建引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一三三”育人机制(“一个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三导师”:“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生活导师”;“三课堂”:党课课堂、文化课堂、实践课堂),创新形式多样的育人载体,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努力为党和国家外交事业培养和输送一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专业精湛、服务一流的标榜人才。

抓育人机制树家国情怀

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围绕思想建党,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三三”党建工作育人机制,通过机制建设促进支部党员树立家国情怀。“一三三”工作机制指一个核心、三导师、三课堂。

“一个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支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支部全面从严治党的总纲,以“学、思、践、悟”加强支部学习型建设。支部每年制定党员学习计划,通过“三会一课”,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史”教育、“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践行初心使命教育、时政热点分析等,大力开展支部学习教育活动,分级分类实施,党员领导干部引领学习、支部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党员同志交流研讨学习、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学习中研讨、总结、反思,撰写心得体会材料,每学期党员学习时数不低于30学时。通过学习,促使支部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导师”:实施“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生活导师”三导师制度,围绕思政教育、健全人格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塑造,关注学生党员思想、智力、情感、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与培养。我校作为三年制高职高专学校,支部党员又是艺体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深入不系统。因只有三年学习年限,支部学生党员均为预备党员,支部教育更需要加强。因此,为加强思想引领,促进学生党员进一步成长成才,支部选拔符合条件的党员教师分别担任“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生活导师”,重点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帮扶。思想导师,关注和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做好思政教育,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党员学生。职业导师,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和专业发展潜能,做到因材施教;在做好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生活导师,关注学生在校园内外的生活状态、家庭环境、同学关系等,出现问题及时干预、引导、帮助,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每年年底慰问困难党员。

“三课堂”:打造党课课堂、文化课堂、实践课堂,种好思政教育“责任田”。党课课堂:通过专家讲党课、领导讲党课、支部书记讲党课、党校教师讲党课、党员微党课、线上“云党课”等多种方式,让“高大上”的党课课堂更加“接地气”,同时在党课内容上下足功夫,增强党课吸引力与感染力,如开展“大国工匠精神”专题微党课,围绕“大国工匠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以本校学生在技能大赛上获奖经历为案例,用贴近身边的真人真事、生动实践进一步激发党员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文化课堂:以课程思政改革为突破口,做到支部党员教师任教课程课课有思政,从以前偏重专业技能传授逐步向德育、美育、综合素质养成教育转变。近年来,支部从德育教育、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美育教育、专业拓展等7个方面开设《国学经典》《红楼梦人物》《恋爱心理》《舌尖上的中国》《求职技巧》《职业选择不要怕—如何度过你无悔的人生》《影片欣赏》等特色讲座300余场,近600个学时。2019年至今,支部共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课题5项。实践课堂:2018年以来,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社区党组织深入合作,在龙泉驿区国一澳乡、阳光村、林溪康城、同福社区等地开展了墙绘制作、修缮凉亭、义务理发等活动;2020年,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赴学校对口扶贫县红原县刷经寺加当村开展义剪服务,组织党员同志到中江辑庆镇开展插秧劳动实践活动等。通过打造实践课堂系列活动,让支部党员在实践课堂中感受学史力行,成效显著。

抓育人载体树党员形象

支部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为契机,以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明建设为载体,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新时代青年学子党员形象。为致敬英雄、缅怀先烈、不忘历史,支部组织党员赴中江县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赴川大江姐纪念馆、大邑县建川博物馆等地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党日活;邀请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特等功臣唐章洪老英雄,给党员同志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此外,通过“学先进典型,树先锋形象,做合格党员”,支部党员积极投身学校“迎大运·爱成都”、生态文明、劳动教育、垃圾分类、无烟校园建设、文明公寓、诚信考试等活动中去,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规范自己的言行,塑造良好的形象,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更好地团结、影响和带动身边同学,为创建文明和谐美丽校园,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做出努力。

抓育人成效树工匠精神

支部所在的艺术与设计学院主要包括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和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其中,人物形象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省重点专业,四川省“双高计划”培育单位。成立了人物形象设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影视多媒技术“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且通过了2019 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绩效评估,并分别获得“优秀”和“良好”评价。一是在人才培养上,始终重视党建引领,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凝练专业特色,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终极目标,强化素质培养,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二是在能力塑造上,弘扬工匠精神,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通过“走出去”到国外观摩世界技能大赛,以及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把国际上的最新理念和行业标准引入到一线教学中,培养更多高素质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三是在技能培训上,进行有针对性地集训,严格筛选,强化纪律要求。自2007年开始,在学校党委指导下,支部连续14年承担了国家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工勤人员的(人物形象设计师)选拔和培训任务,为此专门制定了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学校党委书记、院长、支部书记、系主任亲自参与课程建设与实施。为了建设更加务实有效的课程体系,在以往驻外回国教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党政领导和支部多次到驻外使领馆调研,到外交部与相关部门了解派出人员情况,交换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组建学校党政领导、支委班子成员、党员教师工作团队,参加学员动员、面试、培训工作,强调政治立场、保密规定等政治要求。通过以上措施,支部选送的人才受到了外交部、四川省外事办的充分肯定。

支部为国家外交事业输送人才分布图

工作成效及工作启示

服务国家重大文化活动成效

2008年8月,包含支部成员在内的478名师生组成的化妆造型团队,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化妆造型任务,荣获北京奥运服务“优秀团队奖”。2009年10月,由艺术与设计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57名师生组成的化妆造型团队,在人民大会堂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复兴之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人物化妆造型任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好评。

服务国家外交事业成效

自2007年以来,我支部先后为祖国外交战线的69个驻外使领馆输送教师和毕业生近200余人次,占外交部此类服务人员总数的1/3。工作地遍布世界5大洲,到使领馆工作的国家和地区达70余个,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韩国、沙特、埃及、肯尼亚、瑞典、阿联酋等,其中大使馆33个、领事馆24个。输送的服务人员政治素养过硬,专业技能扎实、表现优秀,多次在一线工作中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服务,多次在各项外事工作特别是在战乱国家撤侨工作中荣立二、三等功。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学院服务国家的责任和能力,增强了支部师生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学生就业,同时扩大了学院影响,提升了学院知名度,促进了学院国际化。

 

“三抓三树”服务国家外交事业工作法,以党建为引领,以为国家外交事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导向,结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以此促进支部育人工作机制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次生动的党建工作实践,同时也给支部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启示:支部党建工作要“立得住”、“沉得下”,必须以目标结果为导向,党建与业务紧密结合,党建工作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支部建设才会持续进步。

 

首页 联系咨询 带图分享 标榜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