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动员会
为统一思想,压实责任,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提振干事劲头,确保秋季学期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明确新学期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8月26日上午,我校在小剧场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动员会,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出席会议,全体教职员工参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启平主持。
党委书记曾诚回顾了暑假期间部分干部职工在新校区建设、老校区改造、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岗位的辛勤工作,代表学校党委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敬意,并进一步对新学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曾诚书记在讲话中明确了教育工作者任务职责,强调提高站位与服务战略、推动数智赋能教学和开放办学提升国际化。
他表示,教育工作者要提高站位,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教育属性,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人民、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落实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要主动顺应教育国际化潮流,扩展国际教育合作,引进优质资源,推动师生国际流动,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抢抓数智化时代机遇,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丰富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构建学生培养体系。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应用场景,用好国家职教智慧教育平台;推进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岗课赛证融合改革,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强化思想引领与学校治理方面,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建工作,按照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最新文件标准,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学校办学政治方向正确;整治作风问题,规范管理作风、师德师风,整治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营造良好氛围;严格党内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加强党员管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
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构建思政格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文化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守护意识形态阵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心有大志、尽忠报国等形象信念和道德情操育人;严格教师评价考核,执行四川省高校教师评价考核办法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将师德表现作为职称晋升等重要依据,激励教师弘扬高尚师德。
立足新要求做好新学期工作,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创新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找准党建与业务结合点,创新工作机制,将党建贯穿各环节。教职工要坚守教育初心,牢记使命,关注学生成长,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帮助学生防范欺诈。每位教职工要认真履职尽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工作质量和效果,勇于担当解决困难。鼓励老师们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建言献策。
随后标榜共创社三名学生代表面向全校教师们介绍了开学活动“青年潮汐计划”的策划思路、活动设计和落地过程。活动基于“青年为青年”的想法,同学们希望打破传统迎新方式,为新生提供更有意义更有趣的迎新体验,同时发挥老生的价值,传递校园文化。
活动将采用游戏加行动的方式,将游戏化融入迎新过程,让新生通过互动环节感受大学生活。活动机制设计中引入了积分、升级、兑换机制,学生在校园各潮汐站点打卡可获得积分,达到一定数值可升级,还能兑换奖励,设置了“潮汐探索者”和“潮汐操盘手”等不同等级。任务点位分为安全守护流、校园生活流、创意共创流等六个流派,每个流派包含校外机构的分享和体验活动,每个点位都有游戏任务和标语,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功能。后续,共创社将持续推动“青年为青年”的理念,让新生在活动中感受校园文化,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继续传承和发扬。
刘一沛院长做了开学动员讲话,结合学校招生和发展面临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如何让学校成为刚需以及解决各方对高职教育的认同问题。
他强调,“高职”这个词更应凸显“职”,要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优化就业工作全链条,就业工作需多部门协作,要在教学各环节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专任老师和实践教学中心应对接更多实习岗位,每位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就业意识,让学生将就业、实习及能力培养视为必然之事。
教师致力于打造更好的课堂,建立起学生的兴趣、信心和信任感,其他职能部门致力于打造更好的课外,在各类活动中深化学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意义感,每个教职员工应以主人翁心态和首问责任意识向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体验。在成为更好的老师过程中,鼓励大家用专长征服,用热爱感染,将专长和热爱显化在“一人一课题”中,在“五金”建设中,在产教融合中,在公益服务中,在“法制工程”中,在对标竞进中。
各二级学院需要推进教师分类发展工作,为教师明确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打造个人专长,为教师成长赋能。
希望全体教职员工摒弃僵化风格,立足现实世界,为学校确立在职业教育更广泛范围中的独立地位,摒弃筛选逻辑,重新认识“以学生为中心”,共创不一样的标榜,成就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