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us-figure 标榜人物

榜样力量丨以梦为帆,破浪前行——医药健康学院2025年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风采展示

在校园里,总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奋斗书写青春,在学业、实践与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耀眼的足迹。让我们一起走进医药健康学院看看荣获2025年“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同学们,听他们讲述成长故事,分享奋斗感悟。

01心向远方  奋斗正当时

在药学专业2202班胡平的大学时光里,“学生干部”四个字是最亮眼的注脚。她与同伴并肩,把每一场活动从空白策划成惊喜;每次活动结束时的掌声,是同伴和自己的勋章,也是内向女孩蜕变为自信表达者的礼炮。

大学成了她不断突破自我的试炼场:两度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学生会“年度工作标杆人物”“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等,她用一连串荣誉为“目标”写下最生动的注脚。课堂之上,她专注聆听、精细梳理笔记,把“满分”当作底线;课堂之外,一副耳机、一段闲聊,便是她卸下压力、重启能量的密钥。目标明确,张弛有度,胡平用看得见的行动,把“优秀”活成了日常。

回望大学生活,胡平感慨时光匆匆,从校园到新征程,她将带着收获与感恩,奔赴下一程山海,以目标为帆,以行动为桨,勇敢追光。

02笃行逐梦  以爱反哺家乡

“大三我到医院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刺鼻的消毒水味像一堵墙。”护理专业2205班的吉布伍沙回忆道。面对复杂繁琐的护理工作,他的手心全是汗。可他把每一次的紧张心跳都转成学习的节拍,在下班后复盘护理流程,把走廊当课堂,把患者当教材。几个月后,那堵“墙”变成了他通往从容的阶梯。

从大凉山到城市校园,吉布伍沙始终怀揣着一个理想——将所学知识带回故乡,投身家乡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斗志,将成绩稳在了专业前三。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专升本上岸,即将前往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向着理想不断迈进。

大学期间,他的日程精准,早读、上课、实训、复习,全部打勾后才允许自己享受休闲时光。当有压力来袭,他便戴上耳机去操场,五公里、十公里,汗珠落地,压力蒸发,再抬头,月亮和理想一样亮。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乡村振兴技能大赛二等奖、育婴项目二等奖……荣誉越攒越厚,他却越发清晰的认识到:“知识只有扎进土地才有温度。”如今,他已在本科院校报到,但属于吉布伍沙故事未完——下一页,是参与家乡卫生事业建设的蓝图,也是他用青春撰写的时代答卷。

03勤学助人  绽放青春光

三年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2206班的胡曦把“第一”变成了习惯:班级榜首、年级前三、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新启航教育计划”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社会实践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但她更在意的是成绩单之外与同学一起共享的笔记、在实训室的努力、一起把“及格”拉成“优秀”的欢呼,她始终践行着”成就他人亦是成就自我”的信念。这源自于她的理想:打造一个优秀团队,创造价值、投身公益。为此,她把每一次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都当成“实验室”,积极锻炼,每一次活动的复盘,都是她向理想更近一步的刻度。

时间在她手里被精确的分割好。清晨,To-do list已写满:课程、实训、团队会议、自我复盘;完成即打钩,未完成自设“小惩罚”。当计划表上的方格被一个个填满后,她用相机快门记录落日与笑脸,活动现场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镜头里的一双双带着温暖笑意的双眼。

“坚定追寻热爱,专注自我成长,让自己成为照亮他人的光。”这是胡曦送给学弟学妹的寄语,也是她写给自己的青春注脚。如今,她依旧在追光的路上——用专业、用善意、用一次次毫不犹豫的伸手,告诉世界: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就是让更多人因自己而看见更大的天空。

04砺技逐梦  突破向未来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2203班的徐雪琳,用一张Cidesco国际美容师证书和一枚省级大赛三等奖,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写下高调注脚。在备考Cidesco证书时,她把两年所学的美容、化妆、美甲、解剖学等庞杂内容拆成“知识积木”,重组成一张可随身携带的“思维导图”。在高强度训练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成功考取证书,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四川省职业技能大赛高级皮肤护理组比赛中,她获得个人三等奖。备赛期间,实训室的灯光几乎为她一人长明——卸妆、清洁、按摩、面膜,每个动作被拆解成0.5倍的慢镜头,做到极致后,再一点点拼回流畅。备赛期间的枯燥,被徐雪琳用热爱一点一点驱散。

课堂之外,她把“舒适圈”当作起跑线:竞选辅导员助理,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周末奔赴社区参与公益培训和志愿服务,她说“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阶梯。”“敢尝试、有目标、有激情。”这三个词,被她贴在书桌前,也刻进自己的每一步行动。正是这份敢于尝试的勇气、明确的目标和对美容健康事业的无限激情,让她在大学时光里收获满满。

05奋进青春  不负韶华

护理专业2213班的张文轩,最骄傲的身份是“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这期间,他把一份份策划案写成了“成长手账”,每一次活动舞台的灯光亮起,都像是亮起的星光。

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是他一段难忘的经历。在阳坪社区,清晨七点的操场,傍晚的“小课堂”,他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粉笔灰落在他的袖子上,也落在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里。那一刻,他第一次读懂“团学干部”四个字——不是头衔,而是把知识背到基层、把温暖送到指尖的责任。而当学习有压力时,他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一场电影、一次漫步,都能让他调整状态,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回到书桌前,他把“学就专注学,玩便尽情玩”贴在屏幕边,当番茄钟滴答50分钟,奖励自己10分钟的放松;效率与放松被他调成 1:1 的黄金比例。

努力终有回报,从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团务宣传先进个人,到成都大运会荣誉证书;从学院奖学金、明德奖学金到三好学生……这些荣誉见证了他的全面发展。今年4月,他成功被本科院校录取,但他并未止步,而是将目光投向更高的天空。“我非天赋异禀,但足够努力。”这是张文轩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写给所有学弟学妹们的话。在未来,他将继续怀揣梦想,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06破茧成长,勇拓青春边界

护理专业2203班的李孟萍,把大二上学期的那个下午称为“心跳120的10分钟”。第一次站上可容纳百人的教室向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她手心冒汗,声音发颤。当讲到“熬夜吃泡面改PPT”的狼狈时刻,收获了台下善意的笑声与掌声。这个瞬间,她明白成长不是把瑕疵打磨成镜面,而是把真实袒露成光源。那阵笑声替后来的所有挑战按下了“开始键”。

在“学业+学生工作”的双线压力下,李孟萍摸索出一套高效的平衡方法。她运用四象限法则区分任务优先级,杜绝“完美主义拖延”:紧急且重要的立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提前做,紧急但不重要的稍后做,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直接删。通勤、课余等碎片时间串联利用,见缝插针完成学习与复盘;在团队协作中,她学会把“我来”改成“我们一起”,用信任换效率。在遭遇困难时,她坚持“三步走”策略:先接纳情绪设定止损时间,再拆解目标分步解决,最后主动向师长、同窗寻求建议,成功将“拦路虎”转化为成长垫脚石。

回望自己的大学生涯,她想说:大学是成本最低的试错场。去蹭一节听不懂的算法课,报名一个不会得奖的竞赛,和不同口音的人交换故事。那些看似出格的脚印,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连成惊喜的地图。”

现在,这些闪闪发光的身影即将奔赴远方。有人在实训室里种下梦想的种子,有人在志愿活动中传递温暖,有人带着对家乡的牵挂一路向前。他们用三年的时光,把青春谱写成奋斗的诗篇。或许故事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那份对热爱的坚持、对成长的渴望。

愿每一位学子都能以他们为榜样,在未来的征程中,无畏挑战,勇毅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首页 联系咨询 带图分享 标榜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