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news 标榜要闻

展讯|丹景山艺术驻留特展「陆上行舟」正式开幕

1月16日,山湔艺术中心开馆特展暨丹景山艺术驻留项目特别展——「陆上行舟」在丹景山正式向公众开放。

本次驻地特展由艺术家李柏青策划,林冬&柏青共同发起,联合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以教育为核心的展开在地驻留,聚焦于艺术创作、教育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的可能性。 

该项目不仅关注艺术创作本身,更以教育为核心,为参与的学生提供了从观察到分析再到表达介入的全链路教育体验。通过深入挖掘丹景山的自然、历史与人文,学生们建立了一套基于现象的表达系统。

他们的作品展示了对地方文化的重新发现与再创造,同时也在探索艺术驻地的新可能性即教育作为驻地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深刻的成长,建立了与地方的深度联系,并在展览中通过社会反馈进一步完善了自身表达。这不仅是一次艺术驻地项目的延展,更是一次教育模式的突破实践。

展览作品阐述(部分)

《梳妆台》吕钰馨,李永萍

在从唐朝开始,丹景山的盛世就此拉开帷幕。然而一个地区的盛世,是得依靠人来持续的,没有人何谈盛世。那么问题来了。生存在丹景山的人是如何在丹景山这样佛教,道教共存的栖息地延续下去的?丹景山的人最开始的一波人从何而来?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的呢?而丹景山,山脚下的人们,又是如何生存的呢?我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丹景山。

《響》潘奥林

我化身神明,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全方位俯瞰丹景山的每一寸土地。拍摄过程里,我是观察者,将游客的欢声笑语、虔诚祈愿,每一阵山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每一声古寺的钟声,都一一收录。我把拍摄素材剪辑成九宫格形式,每一格都像是一扇通往丹景山不同角落的窗,九个画面同时出现。在声音的处理上,我融入了乡音。乡音熟悉又亲切,与丹景山上捕捉到的自然之声、鼎沸人声相互碰撞。

《现代神明》万清泉 谢雨轩

神明作为民间香火的受俸者,常年来都是承担着美好意象的符号化表达。例如金元宝等元素会让人想到财神,红线等元素会让人想到月老。如今现代化思潮下民众信仰之物和贡献之物不同,神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信仰思潮对于神明的反哺影响会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会像关键词对于ai生图的影响一样,信众们愿望中的一个个现代化的符号就像一个个影响最终生图的prompt,由此展现出那些被我们现代化的神明们。

《流》邵诗韵 姜涵化

拍摄湔江的水流,把水流投影在三线工程里八个不同的外立面上,再次拍摄下来,最后用八角桌装置来呈现视频效果。而选择用八角桌是因为这种设计可以让大家用发现的视角去看这个作品。以水流为媒介,湔江的存在长达上千年,永恒的存在于丹景山,见证了三线工程的起起落落,同时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时代的更迭。每一滴水、每一道光影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憧憬,在建筑的冷硬线条中流淌出岁月的温柔与力量。

《归真》苏杨淋 谢江春 王宇杰 赵英涛

通过上下对比,突出时间与生命的关系。当各种新鲜果汁,都倒进中间的试管瓶,原本鲜艳的颜色,最后却变成了黑色的的液体。这就像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消逝最后什么都没留下。

《流.塑》于湘洋

以丹景山为基础,观察一座山的成长历程——比如说古代附件建筑物的材料是木、石、土,古代时期就添加了一些铜、陶土等,工业时代发现了铁、钢等材料等使用,现代的科技材料和装饰材料,也可以想象一下未来丹景山附近的建筑物会以什么材料去进行搭建。以以上的想法来制作桌游的主要元素,桌游中还添加了一些元素,比如说随机刷新的材料,可以抽取的随机事件卡,运用以上的桌游机制去改变自己的得分,分数相加后最高的人就是本场的赢家,也是运用材料建筑最好的建筑师。这套桌游不仅可以给玩家思考过去是什么建筑材料去搭建建筑物的,也可以作为对于山、城、人三个点的联系与进化过程。

《时间穹顶》李静雯 何锞颍

从唐朝所建造的丹景山诸多寺庙,附顺着时代而流传到今。在爬丹景山时,路上,我们注意到丹景山的屋顶,在时间折叠里形成了我们当下的所见。我们把拍摄的照片,用丝网印刷的技术将图片重新结构重组,印刷在白的墙壁上,留下它现在的样子,再用编织袋做出痕迹,表达它们对时间反应的差异。

《1963-2004》李政

时间正在流逝……物与物物与人物与时间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山与山》李沛昊

山与山之间的差异——它更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情感和想象。我会把自己心中的印象、记忆、幻想等等通过线条、形状等元素拼贴在画面上。比如从小让我了解峨眉山道教文化习惯与彭州丹景山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性,我将以所观所感所作让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感受到我内心的“意象”。

《并置且飞逝地》林冬&柏青 本次工作坊全体成员共创作品

将参与者录制的当下的声音和他们和想象中此地曾经的声音并列在同一时空。无需多言,唯有现象。

「陆上行舟」通过艺术驻留的方式挖掘在地文化,焕发在地文化的活力,并为青少年参与者创造一个获得更广泛反馈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不仅成为个人表达的媒介,更成为建立地方性知识与群体认同的重要纽带。公众可以通过参观展览感受艺术与教育相互碰撞的魅力,重识这一片土地的独特记忆与当代延续。

本次展览时间为2025年1月15日至2025年3月2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地址:1961文创园,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镇石牛社区5组88号


首页 联系咨询 带图分享 标榜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