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丨我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名单公布,我校榜上有名!
为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决定,授予160名个人“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授予40名个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授予100个集体“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获得“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01 打造文化传承 创新育人环境
艺术与设计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依托学校五大博物馆资源,建成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四基地、五中心”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实训共享平台,其中国家级基地2个;省、市级基地/工作室8个,校内创新工作室10个(非遗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个。在党建引领下,艺术与设计学院着力打造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文化传承创新教育的活化资源。
与德国费斯托(FESTOOL)工具合作共建家具设计实现实验室(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集训基地)
02 育强“传承创新”教师队伍
艺术与设计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美与健康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借助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平台,坚持“培养、提质、促效、引领”人才工作思路,实施“内培外引”,培养国家级裁判6名,全国技术能手和成都市技能大师1名,驿都工匠2名,双师型教师83名;引进非遗传承人5名;建成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组成的复合型传承创新教师队伍。近年,建成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四川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育)1门;教师发表论文70篇,出版教材19部,其中立项“十四五”职教规划教材建设2部;开发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传承专著4部以及微课、视频等多形式教学资源;67名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市技能大赛、行业技能大赛奖项;师生获国家专利253项,并实现专利转化。
陶艺大师罗国元正在教授土陶制作技术
03 深耕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专业16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1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2个;省级在建双高培育专业群1个。学院以“学校、工作坊(室)、企业(厂)”协同育人为目标,搭建“校内实验实训共享平台+多主体工作坊(室)+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构成的三维联动实践教学平台,开发基于精专能力培养的“虚拟+真实+高水平赛事+产业”项目,建构分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以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的传承为主线,通过“项目的纵向进阶,目标的横向贯穿”路径,有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技能的均衡发展。近年来,学生获世界技能大赛银奖1项,亚洲区技能大赛奖项49次,获省、市级技能大赛奖项389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教授刺绣技艺
04 助力学生成才圆梦
通过“非遗+文创”项目的实施,将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推进课程思政,依托龙泉国际桃花节等活动,基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方向,以“非遗+文创”项目为驱动,强化技能训练,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培育家国情怀,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并逐渐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中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工匠精神,转化为自身内在修养和品格,实现职业教育德技双馨的目标。
我校将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敬业立学、崇德尚美,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为榜样,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